消失模鑄造工藝包括澆冒口系統設計、澆注溫度控制、澆注操作控制、負壓控制等。澆注系統在消失模鑄造工藝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,是鑄件生產成敗的個關鍵。由于鑄件品種繁多、形狀各異,每個鑄件的具體生產工藝都有各自的點,并且千差萬別。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澆注系統設計結果的準確性。澆注系統設計與守舊砂型鑄造有定的區別。在澆注系統設計時,應考慮到這種工藝的殊性,澆注系統各部分截面尺寸與鑄件大小、模型簇組合方式以及每箱件數都有關系。
下面,帶您了解下消失模鑄造件預發泡與發泡成形的加工工藝:
一、預發泡:采用蒸氣式預發機,其工藝過程為:預熱-加料-預發泡-干燥-熟化。
二、發泡成形;發泡成形是將熟化的泡沫顆粒射入金屬模具的型腔中,形成內部致密,粗糙度小的泡沫塑料模。其工藝過程為:閉模-模具預熱-加料-發泡成形-冷卻-脫模。
三、模樣的粘結與組裝;模樣的粘結與組裝就是嚴格按照圖樣尺寸要求將鑄件模、澆注系統粘結在一起組裝成模簇。是消失模鑄造的重要工序。為了獲得消失模鑄件,在澆注過程中不僅要求泡沫塑料模樣氣化全部,不留殘渣,同樣要求模樣組裝用的粘結劑氣化,同樣粘結劑的用量也越少越好。
消失模鑄造工藝過程分為白區、黃區和黑區三個部分。白區是白色泡沫塑料模的制作過程,即預發泡、發泡成型到模樣的粘結。黃區是涂料配制、涂刷涂料以及烘干;黑區是將模樣放入砂箱、裝箱填砂、金屬熔煉、抽負壓澆注、鑄件落砂和清理等工序。消失模鑄造是用泡沫塑料制作成與鑄件結構尺寸相近的模樣,經浸涂不怕火粘結涂料烘干后埋入特別的砂箱干砂造型,澆入熔化的金屬液,泡沫塑料模發生氣化、燃燒而消失,金屬液取代了原來泡沫塑料模所占據的空間位置,冷卻凝固后獲得所需要的鑄件。消失模鑄造工藝具有鑄件尺寸、表面粗糙度低、機械加工余量少、金屬液利用率不錯、環境污染小、可生產形狀復雜鑄件、無需取模、生產過程易規范等諸多優點。
消失模鑄造工藝的優點體現在哪里?下面,為您詳細介紹一下:
一、采用無任意粘貼劑的干砂造型,粘結劑與附加物帶來的鑄造缺陷。
二、節材、節能,舊沙回用率不錯,不需要像粘土砂生產線那樣的砂處理的成套設備。
三、易于實現機械化、自動化生產,由于工序的減少與需要設備的簡化,使得投資減少。
四、簡化了模型,不需要氣模。
五、鑄件的尺寸精度與表面光潔度有顯著的提升。
六、鑄件的成本可以降低10%到40%左右(鑄鋼件的成本可降低40%左右,鑄鐵件可以降低10%到20%左右)。
七、簡化了工藝,填砂的過程就是造型的過程,是勞動的強度與勞動條件大幅度改進,在相同的產量的情況下,對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的要求降低了。
八、帶有孔或是內腔的鑄件不需要下芯。
模型簇組合方式可基本反映鑄件的點,以及鑄件的補縮形式。由于模型簇的存在,使得金屬液澆入后的行為與砂型鑄造有很大的不同。在澆注過程中模型氣化需要吸收熱量,所以消失模鑄造的澆注溫度應略高于砂型鑄造。對于不同的合金材料,與砂型鑄造相比,消失模鑄造澆注溫度般控制在高于砂型鑄造30~50℃。這高出30~50℃的金屬液的熱量可達到模型氣化需要的熱量。澆注溫度過低鑄件容易產生澆不足、冷隔、皺皮等缺陷。澆注溫度過高鑄件容易產生粘砂等缺陷。澆注系統鑄造工藝具有關鍵性地位,因此對于它的細節的把握會影響鑄造果和質量的好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