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產實際中,由于鑄鐵平臺的生產類型、形狀、尺寸和技術要求等不同,往往不是單獨在一種設備上加工完成的,而是需要經過工藝過程,即需要根據圖紙的的具體要求,選擇合適的加工方法,合理安排加工順序。
1、厚度要求:主要包括平臺上工作面厚度,側圍厚度和高度,以及底面筋板的厚度、高度和密度。
2、材質要求:鑄鐵HT200-300,硬度:HB170-240。
3、人工退火:在回火窯經過600-700度高溫退火時效處理。
4、沙眼與氣孔:0級與1級平臺不允許有氣孔與沙眼,2級和3級可以用與平臺同材質固體填充氣孔沙眼。注意:填充物的的硬度要低于平臺本身的硬度。
5、鏟刮工藝:人工鏟刮在鑄鐵平臺加工過程中是重要的工藝,它決定了鑄鐵平板的平面度誤差大小,以及工作面的可接觸點數。0級板平臺在每邊為25㎜平方的范圍內不少于25點;1級平臺在每邊為25㎜平方的范圍內不少于20點;2級平板平臺在每邊為25㎜平方的范圍內不少于16點。
6、清砂與涂漆:平臺底面清砂要徹,干凈且噴涂紅色防銹漆。側面要平整后再涂漆,一般涂籃漆或綠漆。
7、包裝要求:主要是木質包裝,盡量選用厚質木材覆蓋平臺上工作面,做全封閉包裝。包裝前平臺工作面防銹措施要做好。
8、運輸要求、在平臺裝車后,檢查是否有懸空,如有懸空要墊實,避免振動。平臺不要摞放過高以免擠壓變形。
9、 配件選擇:主要是支架選擇,支架用材為壁厚1.5-2mm的方鋼和角鐵,焊接密度和結構要合理,調節螺栓要旋轉通暢。
10、安裝調試:一般先用用框式水平儀調平,在用光學合像水平儀或電子合像水平儀再進行一次平面度誤差測量,如有問題可要求平臺生產商來現場鏟刮修。
11、正確使用:鑄鐵平臺在調試完成后即可使用,室溫控制在20±5℃使,在臺面上檢測工件要輕放輕挪,不要集中使用一個區域,盡量均勻使用整個鑄鐵平臺的面積。
鑄鐵平臺多采用灰鑄鐵或球墨鑄鐵進行鑄造,要使用灰鑄鐵獲得合格的鑄造坯件,須經過碾砂-造型-熔煉-澆注-清理-檢查等眾多環節,要量具鑄件的質量須控制好鑄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。
1、鑄造碾砂過程的控制
型砂的性能將直接影響量具鑄件的質量,因此,型砂應該具有良好的透氣性,濕強度、流動性、可塑性和退讓性等。
嚴格按照加料順序:舊砂-新砂-粘土-煤粉-水?;炷霑r間定在6~7min,混碾后進行約5h左右調勻。調勻后進行過篩、打松后再用,使型砂具有松散性,以提高透氣性、流動性等。
2、鑄造熔煉過程的控制
生產灰鑄鐵件時,需要嚴格控制人爐和鑄鐵方箱人包材料的質量,對其成分、塊度及理化性能須按要求進行檢查和驗收。
檢驗平臺孕育鑄鐵是一種片狀石墨的灰鑄鐵,只是制造原理同普通鑄鐵不同,增加了孕育過程。在低碳、硅成份的鐵水中加人適量的孕育劑。
3、鑄造造型過程的控制
造型過程控制是生成量具鑄件的關鍵過程,直接影響量具鑄件的質量。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:
1)合理的工藝:操作者要嚴格按工藝過程進行操作,歷求量具鑄件結構使模樣制造簡單方便,使分型面數目少,具有拔模斜度,砂芯數量要少,有合理的壁厚,連接處要有過渡。選擇合理的澆注系統,使量具鑄件順序凝固,以組織均勻的量具鑄件。
2)合箱:合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,鑄鐵方箱鑄型表面的浮砂要清理干凈,按印記對合,注意錯箱量,是減少量具鑄件偏箱的重要手段。
3)鑄造澆注過程的控制。檢驗平臺澆注前要對鑄水進行孕育和扒渣處理。在澆注過程中要不斷流、平穩,以避免沖砂而形成砂眼。跑火時要及時堵住漏鑄水的部位,并補足鑄水,以減少冷隔、澆不足等缺陷。
4)鑄造清理過程的控制。清理過程是鑄件冷卻后從鑄型中清理鑄件,以獲得表面無缺陷的鑄鐵平板。
4、下芯:下芯時要平穩,清理浮砂。砂芯的位置要放置好以防偏芯的產生。
5、烘干:對于干模造型烘干工藝,要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,烘干時間為8h以上,以防因烘干不透而造成砂、氣孔等缺陷。